电话:010-61518261
邮箱:teskey@126.com
食品检验,想不到的严格和规范
2021-06-07 浏览次数:0
我们经常在电视、报纸和手机上看到食品抽检公告,通报什么食品不合格,不合格的指标是什么。但是,这些数据是怎么出来的?食品检验又是怎么操作的呢?
7月7日是省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的公众开放日,记者和一些群众一起体验了食品检验全过程。
食品检验,第一关是送样。各种企业的食品琳琅满目,工作人员给这些食品一一登记、编号。这时,记者不禁有了疑问:如果企业知道自己的产品质量不过关,想托人找关系,能行吗?
送样室的斜对面,就是样品室。工作人员茹丽娟正拿着一板打印好有编码的纸认认真真贴在每一个样品的企业名称和联系方法处。虽然被贴住了企业标签,但是有的食品辨识度很高。比如晋升牌油茶,虽然被贴住品牌和名称,仔细看还是能看出是哪个企业的。茹丽娟告诉记者,这是第一次的盲样。到了真正检验开始的时候,是要打开外包装,拿出小包的食品,装入同一规格的器皿,再进行一次编号,成为二次盲样。确实如此,在检测开始前,记者看到的已经是一托盘一样的产品,根本分辨不出是哪个企业的了。分管业务的省食检院副院长梁宝爱说,山西二次盲样检测食品在全国最早开展。之后,记者参观了检测甜蜜素、白酒中甲醇、农药残留、溶剂残留的气相室,检测食物中是否有吊白块、苏丹红等等以及我们不太了解的各项食品安全指标的液相室等实验室。
在参观中记者发现,即便是工作人员,他们也只是知道今天要检测的是什么指标,至于检测的是谁家的产品,他们根本不知道,也没办法知道——样品上只有编号,而且还是第二次的编号。
梁宝爱副院长表示,经过多年的探索,为了保证公平、公开、公正,省食检院采取了打断链条的检验模式。以前检验食品,一个工作人员全程负责,现在则是只有第一道程序的收样员知道企业产品的编号。到了样品室,就已经重新编码了。到了检测阶段,工作人员只负责检测这批样品的某个指标,但是他拿到的样品已经是提纯后的样品成分,长得全都一个样。即便是检验员,也不知道瓶子里的液体是什么液体。这就避免了人为干扰,保持了客观公正。
记者了解到,这样打断链条的检验模式,省食检院是全国第一家。因此,该院被国家认监委、国家卫计委和农业部联合批准为食品复检机构。今年,该院承担了国家和省里的抽检任务,设计27类食品、4604个样品,要出具7307份检测报告,统计参数159980个,同比增加了14%。